發(fā)布日期:2019-08-26
內景老師毋典
外景老師張林
外景老師閆希雅
軒轅柏
黃帝腳印
華夏姓氏圖騰
黃帝石刻
海外華裔學生展示制作的“龍圖騰”
全球上課登錄點統(tǒng)計
8月21日,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中華始祖——黃帝》開課。在內景老師毋典,外景老師張林、閆希雅的引領下,葡萄牙里斯本中文學校的華裔學生和9個國家19028個登錄點的師生通過鏡頭來到陜西省延安市,尋根始祖帝陵。
張林老師從上古時期的部落之戰(zhàn)講起,將炎帝聯(lián)合黃帝戰(zhàn)勝蚩尤,最終黃帝成為古華夏聯(lián)盟部落首領的傳說娓娓道來,讓學生們明白了,凡是中華兒女,都把黃帝和炎帝并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即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她還帶領學生們觀察黃帝親手種植的軒轅柏,在華夏姓氏圖騰墻上尋找常見的姓氏和對應的圖騰,了解流傳千年的圖騰文化。
閆希雅老師通過鏡頭展示了長達62厘米的黃帝腳印,講解了黃帝赤腳視察民間的故事。進入軒轅殿,閆老師帶領學生們觀看黃帝石刻和用五種顏色的石材鋪砌而成的大殿地面。通過講解,學生們明白了“五色土”不僅象征著黃帝恩澤的華夏大地,更是華夏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符號,數(shù)千年來被賦予無限美好的寓意。
在手工環(huán)節(jié)中,毋典老師指導海外華裔學生們完成了“龍圖騰”的制作,結合本次實景課堂的學習,學生們更加體會到“龍的傳人”所蘊藏著的民族信仰。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由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主辦,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資助,恒坐標教育科技集團承辦,基于全新的教學模式,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為海外華裔學生提供了打開中華文化大門的鑰匙。與傳統(tǒng)口述、圖片、視頻授課方式不同,實景課堂教師身處實景環(huán)境之中,依托實景呈現(xiàn)教學內容,啟發(fā)學生通過現(xiàn)場觀察去探索世界,使中華文化的學習不再停留在課本上、文字里,而是跨越時空,立體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全世界的華裔青少年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遠程實時共同學習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知識。